使者相望于道,商旅不絕于途,古代絲綢之路上駝鈴悠悠暢行萬里、舶交海中千帆遠航。它承載著數千年來東西方物質與文化往來的共同記憶,也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歷史舞臺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5-23 10:48 查看:3次 標簽:廖靖靖絲綢之路民族交融
通過對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、井岡山會師紀念碑、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、渡江勝利紀念碑等碑文的敬讀,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視角充分說明“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、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”,從中深刻領悟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歷史必然性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5-20 10:28 查看:129次 標簽:李舒敬讀碑文黨的精神譜系創新傳播
中國共產黨深刻認識到,九一八事變的發生是必然的,是日本帝國主義實施侵略中國蓄謀已久的陰謀。高度的歷史主動和歷史自覺決定了我們黨對于抗戰態度的決然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5-16 09:40 查看:60次 標簽:張皓中國共產黨九一八事變
現代中華民族意識在19世紀末、20世紀初走向自覺,有著多維的時代因緣。民族危機的加深、民族國家學說的輸入以及邊疆內地一體化建設的加速,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5-10 13:29 查看:136次 標簽:中華民族國家意識近代
李大釗,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者,不僅撰寫了大量關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性研究性文章,還寫了許多生動活潑的雜文、散文、隨感等,更留下了多首感懷時事、雋永深厚的詩歌,意境雄渾,耐人尋味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5-07 15:09 查看:105次 標簽:李大釗圖強求變家國情懷匡時救國
人類是不可分割的安全共同體,只有擯棄冷戰思維,放棄零和博弈,才能使世界和平免遭破壞,給世界以發展的動力。唯有同舟共濟,才能劈波斬浪,共享美好陽光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4-29 08:57 查看:230次 標簽:治國常富習近平博鰲亞洲論壇主旨演講人類命運共同體
2014年9月18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印度世界事務委員會發表題為《攜手追尋民族復興之夢》的重要演講時,對泰戈爾詩集中的名句如數家珍,并深情背誦出《飛鳥集》中一些優美的詩句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4-26 14:51 查看:81次 標簽:習近平總書記泰戈爾《飛鳥集》
從京城到邊塞,從潤物細無聲的早春細雨到奇幻壯麗的八月飛雪,這些美好意象都出自于詩。千年前的場景現已成為遺址,是詩定格了當時的情境,傳諸后世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4-02 14:58 查看:151次 標簽:詩文字遺址意境
教師承載著傳播知識、傳播思想、傳播真理,塑造靈魂、塑造生命、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。思政課教師,要給學生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,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??圩?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3-31 13:34 查看:131次 標簽:思政課教師教育體系優秀文化
百年來,中國共產黨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、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3-29 13:50 查看:175次 標簽:歷史主動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革命中國共產黨
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所強調的,“文藝創作是觀念和手段相結合、內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創新,是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的集成,是胸懷和創意的對接?!?..[詳細] 時間:2022-03-28 15:17 查看:61次 標簽:習近平重要講話文藝工作座談會《巨人傳》文藝創作
“長三角區域一體化”作為重要的國家戰略,既出于現實需要,也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依據和基礎。具體可從三個方面來看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2-14 15:33 查看:60次 標簽:王衛平歷史文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
無論耆老之會對唐宋“九老品題”的仿效、陽明講會調和二程洛學與王學及建構伊洛學統的努力,還是對地方先賢和文化符號的崇祀與發掘,都能使人感受到傳統的無處不在,以及其對當地士人行為方式、儒學嬗變與地方文化發展的深刻影響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2-14 15:31 查看:34次 標簽:戶華為明代文化傳統
“萬物并育而不相害”雖不是孔子首先提出的主張,但它應是孔子“中庸”的最終指向。對“萬物并育而不相害”的理想宇宙秩序的向往,是儒家的仁義禮智信之基,是儒家的格物窮理之源,是儒家的治國平天下之據。源于儒家之“道”的“萬物并育而不相害”,是價值,是動力,是道路,是儒...[詳細] 時間:2022-02-14 14:57 查看:36次 標簽:劉靜芳劉曦儒家哲學根本精神
在城鄉建設中,歷史文化是不可缺失的靈魂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習近平總書記多次關心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工作,并就此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,為我們正確對待歷史文化遺產、將其與城鄉發展更好融合指明了方向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1-12-30 14:42 查看:82次 標簽:城鄉建設歷史文化保護文化根脈歷史遺存
在西周,全社會按照親親尊尊的原則,實行世卿世祿制度,政治權力是世襲的,這就叫“大人世及以為禮”。在漢代,主要以察舉制度選拔官吏,之后就是九品中正制。統治階級在實行這些制度時,并非否定選賢舉能,但政治權力卻主要在貴族階層中分配,人所熟知的“上品無寒門,下品無勢族...[詳細] 時間:2021-10-25 16:43 查看:125次 標簽:顧春科舉制士大夫
《康熙字典》于清朝康熙年間編纂而成,因此名叫《康熙字典》,該字典由張玉書、陳廷敬兩位負責,修纂官凌紹霄、史夔、周起渭、陳世儒等合力完成。該書的編撰工作始于康熙四十九年(1710年),成書于康熙五十五年(1716年),前后經歷了6年,對傳承我國漢字文化、推動字典...[詳細] 時間:2021-10-25 16:37 查看:81次 標簽:尹傳政《康熙字典》文化傳承
央視制作并播出的6集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《蘇東坡》制作精良,觀后有令人欲罷不能、意猶未盡之感。眾所周知,蘇東坡以其無與倫比的天才創造和人格魅力,成為一個跨越時代、種族和地域的文化存在。千百年以來,不知道有多少人帶著尊崇與熱愛評議與追懷這位集作家、畫家、書法家、政...[詳細] 時間:2021-10-25 16:28 查看:87次 標簽:李安書院文化協同創新
李白《將進酒》中的名句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盡還復來”,膾炙人口,家喻戶曉。不過,前幾年,有人撰文指出,其中的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一句,很可能出于后人修改,并非李白原作。文章是揣測之辭,但標題卻是肯定的表達:《“天生我材必有用”不是李白詩句》。此論一出,網上迅...[詳細] 時間:2021-10-25 15:29 查看:98次 標簽:王瑞來天生我材必有用《將進酒》
《人日思歸》是一首廣為傳誦的名作:入春才七日,離家已二年。人歸落雁后,思發在花前。...[詳細] 時間:2021-10-25 15:27 查看:43次 標簽:鄧芳《人日思歸》詩歌